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4级新生入学报到及校园安全提示之新生安全案例警示

2024年09月01日 16:49  点击:[]

为帮助大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处对新生中易发案例进行了收集整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贴士。希望这些真实的案例以及贴心的提示能够帮助同学们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学会自我防范、自我保护,共同营造安全和谐校园。


 

01

宿舍防盗

案例:某高校新生开学入住后,将手提电脑放在宿舍桌上,外出购物回来后,发现手提电脑被盗。其间,舍友在盥洗室洗衣,未锁门。

贴士:

1.现金和贵重物品在不用时,应锁入柜子保管,放长假前,最好将贵重物品等带走或交给可靠的人保管,不要留在宿舍。

2.洗漱或临时出宿舍办事,要及时锁好宿舍门,室友在安全问题上应互相提醒、关照和帮助。

3.住一楼的同学,睡觉前应注意将衣物放在远离窗户的地方,防止被人“钩走”。

4.宿舍钥匙不要随便借给他人或乱扔乱放。

5.如在宿舍楼道遇见陌生人,要保持警惕,态度要平和,可以进行简单盘问,如果怀疑是盗窃分子,应采取措施拖延时间,并打电话通知学校保卫部门来人审查。

6.如果发现宿舍被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或学校保卫部门报案,报警电话:110,校园报警电话:86168110(24小时)。

02

公共场所防盗

案例:某高校新生带手提电脑到自习室,中途短暂外出,返回后,发现放在桌子上的电脑被盗。

案例:某高校新生到球场打球,随手将新买的手机、钱包放在球架下,上面用衣服覆盖,其间,有貌似学生的人加入打球,结束打球后,发现衣服下的手机和钱包被盗。

贴士:

1.自习室防盗:尽量不在自习室给手机、电脑充电,实在要充电,本人不能远离正在充电的手机和电脑。临时离开座位,要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在身上或委托熟人看管。

2.食堂防盗:由于学校吃饭时间集中,且有外来人员也在食堂用餐,同学们千万不能忽视个人财产安全。不要用书包占座,要将自己的财产放在自己视线范围内,吃完饭检查好自己的物品再离开。

3.其他公共场所防盗:去运动场、洗澡堂等公共场所,尽量不要携带贵重物品。如果携带,务必将个人物品放在视线所及范围内,或交予熟人看管,时刻保持警惕。

03

宿舍防火

案例:2008年11月某日早晨,上海某高校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导致烟火过大,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火灾事故初步判断为,寝室里私自使用“热得快”引发电器故障并将周围物品引燃所致。

贴士:

1.不私拉乱接电源线。

2.不使用热得快、电热炉、电热毯等违禁电器。

3.要人走断电。

4.不乱扔烟头。

5.手机、台灯充电时间不宜过长,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6.不焚烧杂物,点蚊香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7.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8.闻到电线胶皮烧焦的糊味,要及时报告,采取措施。

04

警惕宿舍推销

案例:2015年3月,一男子混进某大学宿舍,向宿舍的四个同学推销一批从工厂私流出的签字笔,价格非常低廉,请同学们做代理,声称利润丰厚,而且货源不断,同学们只需预付2000元订金。四个同学看到崭新的签字笔,觉得非常合算,便信以为真,给该男子凑齐了2000元,等该男子走后,仔细检查,发现全是不能用的劣质产品。

贴士:

宿舍内要严格抵制推销行为,对进入宿舍的陌生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任何时候,如有外人进来推销,要及时报告楼管人员。要做到对非正当渠道的商品一定要慎买慎用,不贪图小便宜。

05

谨防购买桶装饮用水水票风险

案例:我校一部分学生宿舍使用桶装饮用水,但目前学校里有多家供水服务商,品质参差不齐,有的服务商为了招揽生意,采用一次收取四年预付款,然后降低每桶水价格的优惠方式吸引学生购买,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大风险,假如供水商经营不善,临时倒闭,就会导致预付款余款无法退还的情况。

贴士:

请同学们不要一次购买太多水票,以防出现预付款余款无法退回的情况。同时,桶装水有严格的卫生标准,饮水机也存在用电安全隐患,请同学们一定要谨慎选择饮用桶装水商家。

06

谨防预付办卡风险

案例:西安某高校一女生在学校附近办了一张美发卡,预存了800余元。做了一次头发后,该女生去了外地实习,等该女生回来后,发现这个美发店已经关门倒闭,600多元余款无法追回。

贴士:

美容、美发、健身房等经营场所,有时因为资金链出现问题会出现预收费用限制消费、降低服务标准、甚至“一夜消失”的情况,从而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因此,同学们要认清不法经营者利用预付式会员卡进行诈骗的手段方法, 慎重选择预付式消费,提高警惕,有效预防,在自身权益受损时也要勇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07

防范校园不良网络借贷

案例:就读于郑州某高校的学生误入歧途买足球彩票,由2元起步,慢慢尝到甜头后加大投注,最后通过向数十家网络分期、小额贷款平台借贷,欠下近60万元的债务,今年3月某日,他从青岛一家宾馆八楼跳下,结束了年仅21岁的生命。

贴士:

面对网贷诱惑,我们需要擦亮双眼,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警惕其带来的风险。

1.费率不明。很多分期平台往往只宣传分期产品或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等好处,却弱化其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的分期成本。

2.贷款风险。很多平台自身资金有限,需要向第三方金融机构贷款,并设定很高的违约金、逾期利息等,大学生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3.隐形担保。大学生申请过程中提供了个人信息、父母电话、辅导员联系方式等信息,如不能按期还款,不良网贷平台可能会采取恐吓、骚扰等方式暴力催收。

4.高额度诱惑。类似“只要本科生学历即可办理贷款,最低*万起”广告,其实是某些平台利用目前网贷征信系统的漏洞,诱导学生在多家不同的平台重复借款,给学生造成巨大的还款负担和坏账风险。

08

谨防诈骗

针对大学生的各种诈骗案件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大学生普遍拥有电脑、相机等贵重物品和一定的生活经费,易成为不法分子诈骗的对象。

1.“求助式”诈骗

案例:“求助式”诈骗通常是诈骗分子扮成学生或教授、商人、富商、港澳台胞等身份,在路边截住单身走路的学生,称自己从外地来,临时遇到困难,需要得到学生的帮助,博取学生的同情心,经过一番演戏之后,最后骗取学生的电脑或者银行卡上的钱。

贴士:

同学们面对前来搭讪的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增强分辨能力,遇到路边“落难”的求助者时,要有警惕性,要注意此类诈骗的几个特点:1、“求助者”最初往往只要求借用电话、借卡、借少量的钱;2、串通不在现场的合作伙伴进行演戏,增强可信度;3、此类诈骗者往往声称是商人、企业家,你帮助他之后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诈骗者正是抓住了大学生的善良和有些人贪小便宜的缺点才能成功实施诈骗。请同学们谨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2.“恐吓式”诈骗

案例:2015年6月,某高校新生接到邮局电话,称其包裹藏毒,后果严重,需要报警和提交保证金,该同学因为恐惧,在对方的胁迫下转账,被骗近2万元。

贴士:

如果接到任何来自“公安、法院、邮局、社保部门”的威胁电话,或网络中奖信息中提出的“违规将受到法律诉讼”的威胁时,先不要轻易相信,可及时报警或打校园报警电话86168110(24小时)。记住,骗子的目的是先让你恐惧,然后再进入他的圈套,从而实施诈骗。

3.“熟人”诈骗

案例:2015年6月,骗子拨通某新生电话后,以熟人的口气,直呼其名,同学中计,猜对方为某老师,并按其要求,前往办公室。在同学到达之前,骗子再次通话,以有要事、会议为借口,请同学先帮忙汇款,解燃眉之急,同学被骗。

贴士:

建议发生类似情况时,同学们要审慎处理,冷静下来,明确自己所能提供帮助的限度。记住,师生关系中,几乎不会出现这样的汇款要求和交往形式。

4.“病危”诈骗

案例:2015年9月,某家长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其在某大学的儿子被车撞了,正在医院抢救,要家长赶快转3万元进某个账户给儿子交手术费。家长慌了,赶快打儿子电话,发现电话关机,情急之下,赶快按要求将钱转了出去。过后,发现儿子安然无恙,可是3万元已经如泼出的水消失了,无法追回。

贴士:

此类诈骗主要发生在新生身上。为了安全起见,大学新生一定要将辅导员、学院或学校保卫处、或者身边要好同学的电话提供给家长,以便家长有急事时,能及时联系到辅导员或者同学,防止因手机没电或者忘记带在身上时,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尤其是手机丢失时一定要及时告知亲朋好友。还有,不要随意透露或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特别是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其他通讯方式,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5.传销诈骗

案例:2015年暑假,广东某高校学生经不住所谓堂哥的再三怂恿,被带到广西北海做“家教”,到了以后被胁迫加入传销组织,并被限制在火车站附近的出租屋内。该同学意识到被骗后,一方面假意顺从,另一方面暗藏了手机,并借机向辅导员和学校保卫处发出了求救信息。学校迅速报警,由于其本人并不了解确切地点,而且不敢贸然通电话,给营救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最终在警方和亲戚的共同配合下将该生营救了出来。

贴士:

1.大学生对非法传销活动要坚决抵制,尤其要警惕所谓亲戚外衣下的利诱;

2.大学生外出做家教或者兼职一定要有正规机构介绍,不要私自接受陌生人的邀请;

3.一旦确认身陷传销骗局,要沉着冷静,机智自救,一面要与对方周旋,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同时尽量了解自身的地理位置。

6.网络购物诈骗

案例:2015年4月,某高校学生在某购物网站上看中了一款一千多元的手机,在购买的过程中,该网店先后数次以风险保证金的名义骗取了该学生3180余元。

贴士:

1.网上购物一定要谨慎,要选择有工商部门注册标志的网站,选择知名度高的大网站;

2.不贪图小便宜,不要购买所谓走私货、海关没收品等;

3.选择安全的方式付款,如支付宝或银联网上银行支付;

4.不要随便点击他人提供的支付链接。

7.盗号诈骗

案例:不法分子盗取他人QQ号码或购买被盗取的QQ号及密码,随后冒充原QQ号码主人向其好友名单发求助信息,比如借钱之类的,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实施诈骗。“高明”的诈骗者甚至可以截取被盗者的在线视频录像,他人好友怀疑时,诈骗者把录像通过在线视频给对方看,以取得他人信任,从而使诈骗行为得逞。

贴士:

1.同学们要警惕各类网络低价销售和中奖信息;

2.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上不要存放身份证、银行账户等重要的个人信息;

3.如果朋友通过互联网向你借钱,一定要核实其真实身份;

4.发现被骗,要保存好银行汇款凭证、聊天记录、手机短信记录、网上交易记录等证据,并及时向警方报案。

8.手机诈骗

当前,手机诈骗信息可谓漫天飞扬,举不胜举,诸如以下两则:“钱还没打吧,我那卡磁片坏了,请转工行卡**********,某某。”;“为庆祝……,尊敬的朋友,恭喜你被抽中……奖,获得奔驰轿车一部,请联系13×……”。

贴士:

手机诈骗信息主要是骗取银行账户、密码、现金或高额电话费等,同学们要注意“五不要”:

1.不要轻信虚假信息,要细心甄别;

2.不要因贪图小利而受诈骗短信的诱惑;

3.不要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以防受骗;

4.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信息;

5.切记不要将资金转入陌生人的账户。

9.兼职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兼职)心切的心理,通过传单、网络信息和手机信息等方式发布招聘广告,也有的在街头小巷设立非法中介机构,他们巧立名目骗取所谓手续费、资料费、介绍费、培训费、服装费等。更有甚者,不法分予以招聘模特、导游为名诱骗女大学生从事色情行业甚至拐卖女大学生。

贴士:

1.大学生找工作一定要找有资质、社会信誉高的职介中心。如去到新认识的职介中心,进门一定看是否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按照有关规定,只有具备这两证的职介中心,才可以从事职业介绍的工作;

2.不要轻信路边广告和网络上提供的“高薪职位”信息;

3.如果发现招聘单位或者职介单位地处偏僻就应该提高警惕,邀请其他伙伴同行;

4.不要轻易交各类名目的费用;

5.想找家教的学生应到学校或者信誉度好的中介机构应聘,尤其是女大学生更要注意避免受到性骚扰和胁迫。

10.车站常见的诈骗手段

(1)丢包诈骗。犯罪分子把报纸或其他纸张切成与百元面额人民币大小一致的一叠长方块,最上面放一张百元面钞,用橡皮筋捆牢,瞅准下手目标后,在其附近故意丢失,一旦旅客将其拾起,他们就以“见面分一半”为由,套取捡拾者身上的现金。

(2)电话诈骗。不法分子往往借机与旅客聊天、套近乎,以老乡或热心人的面目出现,以帮找工作或合伙作生意赚大钱骗取信任,之后套取旅客的家庭电话和个人信息,随后,通过电话向旅客的家属谎称旅客乘车中受伤或生病,乘机骗钱。

(3)以帮买车票为名诈骗。这类骗子有的冒充旅客,假称自己有熟人能买到车票,骗取旅客的票款后伺机逃跑;有的以帮买车票为诱饵,强行拉旅客住宿旅店,收取所谓的“定票费”;有的装扮成购票者和旅客套近乎,称“老乡”,取得信任后,以帮买车票、照看行李等手段,骗取旅客的票款和其他财物。

贴士:

新生在来校报到途中,尤其是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地方,一定要切记:天上掉馅饼,不是骗局就是陷阱。要做到一忌贪图横财,二忌戒心松懈,三忌走歪门邪道,四忌轻信人言。他人说得天花乱坠,你只要捂住自己钱包。尤其要警惕那些对你过度热情的人。

09

预防人身伤害

案例:某高校学生在球场活动时,与一位同伴因抢球发生肢体冲突,事后两人互相致歉。分手后,同学感到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了伤情,但已无法查找对方。

贴士:

球场是校园内容易发生冲突事件的场所,主要是运动中的身体碰撞及场地争抢。因此,生活中互相谦让,宽容友好,可以避免冲突。如发生殴打,应及时报警,以便通过法律的形式解决争端,保护自己。

10

遵纪守法,遇到突发事件,冷静处置

如果发生突然受伤、疾病、意外事故或突发紧急状况,不要惊慌,不要围观,冷静处置。在确保个人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报警、呼救和救助他人的行为,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获得保卫部门、宿舍管理人员的及时帮助与救助。必要时服从命令,有序撤离现场。

11

校园内外的求助电话

校园报警电话:86168110(24小时)

校医院救助电话:86168120(24小时)

报警电话:110

医疗救助:120  火警:119

 

 

上一条: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2025届毕业生招聘邀请函 下一条: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2024级新生群号发布啦!